Wednesday, July 2, 2008

亞洲人才缺口調查:國際化行業中尤為明顯

2008-07-02 《環球》雜志

今年以來,人才市場異常火爆,亞洲各國各地區的“獵頭”者持續著地獄般忙碌的生活。而各大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們也頭疼不已──一方面要開好價錢“挖角”,另一方面要提防自己的員工換“新東家”。2007年,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引用了一份由EIU商業網絡調查公司在600個有亞洲業務的跨國企業行政總裁間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人才的短缺阻滯了這些大公司在該地區的宏圖大計……亞洲有中印兩個人口大國,然而人口的龐大卻與人才是否充裕沒有必然關系。人才供應缺口在一些國際化的行業中尤為明顯,例如金融從業人員、工程研發人員等在全亞洲都供不應求。而這樣的短缺,導致亞洲人才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怪現象: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的人才薪酬不斷攀高,甚至讓在美國硅谷工作的印度軟件工程師和在倫敦或紐約工作的華裔、日本裔銀行家爭先恐後開始回流;一些大企業雇佣了比所需職位數更多的雇員,原因是擔心員工跳槽頻繁;一些企業為了讓團隊有穩定性,不得不通過升職和加薪留住人才,當職位未能有實質升遷時,有些公司便動不動就給雇員冠以“地區總裁”、“亞洲區主席”等頭銜……這一系列的現象,折射出的是亞洲巨大的“人才缺口”和人才爭奪大戰的激烈程度。由于亞洲國家和地區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都在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形成新的經濟分工,因此,他們對未來的人才需求各有不同,同時也在培養本地人才和吸引外來人才上制定了新的戰略,未來的亞洲人才流動也將出現新的趨勢──也許,你可以從這種趨勢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印度人才新政,能否終結“奶牛現象”《環球》雜志駐孟買分社記者/文建 廉海東在孟買做翻譯的第四代華人謝昌海最近比較忙。一周之內,他連續接到5份重要商業文件,要求在最短時間分別翻譯成英語、印地語和泰邁克語。在孟買,盡管這類書面翻譯的價格是5盧比(相當于人民幣1元)一個字,但謝昌海還是無暇顧及這種“細活”,因為他正忙著為各種接踵而至的國際商業考察團做口譯。口譯每天8小時工作,酬金100美元(約合4000盧比),超時費另計。這樣高的待遇,讓人們不得不產生驚嘆:人才在印度究竟有多搶手?翻譯人才缺口巨大近年來,印度經濟持續升溫,外資政策不斷放寬,跨國公司紛至沓來。許多跨國公司一度認為,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掌握了英語似乎就可以掃遍印度商界。但來到印度之後,他們驚奇地發現,除英語之外,印度還有17種之多的官方語言!印度各地使用的方言,更是多達52種。而他們的客戶,或者潛在客戶,就隱藏在這些複雜的語言群體之中。語言成為這些跨國公司“本地化”戰略必須克服的第一個障礙。但是,像謝昌海這樣既熟練掌握英語、漢語等國際語言,又精通印度當地語言的翻譯人才,少得可憐。仍然以漢語翻譯為例,在印度的“經濟首都”孟買,從事漢語翻譯的總共只有十幾人,而其中既能寫又能說的,只有6~7人。毫不誇張地說,翻譯人才的缺乏已經極大地制約了跨國公司在印度的發展。為此,印度政府近年來開始重視發展各高校的外語教育,尤其注重對外語教師的培養,希望借助高素質的外語教師,來帶動翻譯人才的培養。與此同時,跨國商業翻譯公司在印度翻譯市場找到了機會。2007年7月,國際著名翻譯公司萊博智Lionbridge同孟買的SNDT女子大學聯手,創辦了一家培訓專業翻譯人才為目的的學院Aksharmala。目前,還有數家商業翻譯機構也在醞釀同其他大學聯合創辦翻譯學院。
日本:供大于求與“人才斷層”
韓國:怎麼實現“人才大國”?
中國內地的行業人才缺口
澳門特區的“低學高薪”
全球人才流動的新趨向

3 comments:

Unknown said...

I am reading a book "The World is Flat" written by Thomas Friedman.

It mentioned and quoted a lot of example that Internet changes the world and our life in many aspects.

High recommended.

Feel free to read it when you have time.

Shang Seen said...

Thanks for the suggestion, nowing me too boring and need something to read ler.... but i prefer to read in chinese..

Unknown said...

I am reading the Chinese version ;-)
《世界是平的》